1. 首页 / 百科

16岁的白居易遭人白眼,从容掏出一首诗,马上被奉为座上宾

16岁的白居易遭人白眼,从容掏出一首诗,马上被奉为座上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凯紫的诗词之美每晚推送】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如今我们说到唐朝诗人,排头的基本就是李白杜甫,但其实白居易当时在唐朝的地位一点都不比那两位低。在他死后,唐宣宗还专门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一位皇帝为诗人写悼亡诗,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可见当时白居易在诗坛的地位有多显赫。然而就是这么个声名显赫的诗人,也曾遭人白眼。公元787年,16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长安,开启北漂生涯。当时初出茅庐的学子一般都会先拜访有名望的大学士,献上几首诗,请他们指点指点,若是运气好就能一举成名。所以白居易就拿着平时写的一些诗去拜访当时的大诗人顾况。顾况此人也许我们不熟,但他却有段十分出名的风流韵事——红叶传情。说的是顾况和一位宫女通过红叶传信,表达爱恋,终成眷属的故事。顾况刚见到白居易时,起了调侃之心,念着他的名字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说京城米价很贵,你小子想在这儿站住脚跟,哪有那么容易?显然成名已久的顾况是看不上白居易这个毛头小子,所以拿他的名字开玩笑。可是当他看到白居易的一首诗时,马上转了态度,将其奉为座上宾。到底是哪首诗有如此大的魔力呢?这首诗叫《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小时候一直以为这首诗叫《草》,只有4句,后来才发现原来还有四句。而这被截掉四句才是诗歌的主旨,若当看前四句,根本想不到这是一首送别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夏又焕发生机。无论野火怎样焚烧,只要春天一到,便迎风而长。开篇便紧扣诗题“古原草”,通过写青草秋枯春生,岁岁循环,就算野火也无法消灭,突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幼时学这首诗,不得其意,长大后才明白其实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野草的芳香弥漫着整个古道,在阳光的照射下,荒城碧草如茵。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和老朋友告别,满怀悲伤,望着萋萋的芳草,久久不忍离去。诗人前面一直都在描写送别的环境,最后一句的离情别绪似乎是突然迸发,但又显得合情合理。“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似乎每一片青草都满怀分离的愁情。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草木本无情,但在诗人笔下却有了七情六欲,这便是诗词的魅力。整首诗语言白话质朴,句句貌似都在写草,实际以借草木的茂盛比喻与友人分离的绵绵情意,通俗易懂,情深意切,难怪会流传千古。只是现在很多人都只知道前四句,忽略后四句,实在遗憾。据说当时顾况一看到这首诗,便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你小子这么有才,想在京城混饭吃,实在太简单了!此事一经传扬,16岁的白居易便在诗坛崭露头角。不得不说,顾况的诗写的不咋地(没几首传世之作),眼光还是不错的。后来白居易果然成了名扬天下的大诗人。所以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长江后浪推前浪,切莫欺人年少。欢迎大家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给凯哥投稿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