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这里,网友小郑就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1)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呢?

宋朝理学家朱熹提出的概念,明朝心学大家王阳明实践过。

王阳明年轻时,通过砍竹子格物致知,累的吐血也没搞明白。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后来成为心学大家。

我这里要说的,是他也干过这个事。

格物致知,意思就是通过做一件事,悟到其中的道理,目的是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一通百通。

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呢?

王阳明砍竹子,累的吐血,后来不干了,他说这样搞不太对劲,因为他想证明的是知行前后的问题,朱熹认为是知前行后,先知道才会做到。知道一个道理,通过做事来验证这个道理。

具体为什么,先不不探讨,反正后来阳明创立的心学是知行合一。想和做要一起才行。

阳明特别注重一点,就是凡事事上练。一个人的修为不会因为知道了就会长在自己身上,而是通过去做一件事,通过做这个事的过程中,慢慢体悟出道理来。

罗里吧嗦的说了这么多,可能也没说清楚。

我的意思就是,想成功,可以通过做一件小事来体悟其中的道理,触类旁通。这种旁通就是,洞悉了事情的本质,可以用其他例子来对比说明,甚至,一句话把这个道理说清楚。

我来试试,比如写文章这个事。

文章得有个主题,标题,内容,素材,修辞,总结。几个部分。

一篇好的文章就是这样罗列出来的,添加出来的,按照一定的目的和逻辑排列出来的。

道理总是想通的。

写文章跟我以前做装饰就差不多了。

房子装修就是一个文章,定主题,核心观点,这个好比是你要设计成什么风格,中式、欧式、简约、现代、豪华等等。

确定了这个主题,就仿佛文章确定了中心思想,那接下来就是框架,分几个部分来做。在装修里,你会分客厅、餐厅、厨卫、卧室、过道、阳台等。

而文章中也会有这样的结构,一个论题,有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一个故事,故事里使用什么素材。装修也是如此,你确定了每部分做什么,那接下来就是要使用什么材料。

或者,你可以把装修分这样几个部分,设计、施工、材料、服务等。一个完整的装修方案是包含这个完整的部分的。

文章也是如此。

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另一个。

我们要通过做一件事,体悟到做成一件事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是如何应对的。

一件事能做成,能做好,做到最好,是有这样几个阶段的。

一篇文章,写出来,和写好是不一样的。装修房子,简单搞搞,和精致装修也是不一样的。要求不一样,结果不同,在这个实现要求的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同。

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困难、困难、困难。

除了他,会让我们放弃,会让我们沮丧,会让我们丧失信心,会让我们有挫败感,没其他的啦。

如何面对这个,并且关键是在面对时如何克服,这个才是重点。

这也应该是心学上说的的重点。

遇到一个事,开始怎么分析它,定位他,他的结构是什么,关联是什么,谁对她产生影响,这些怎么去解决,去找谁,去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通过成功完成这件事,是一系列的智力和心理的合作。

可能你会在分析不出来头绪时就想放弃,这个念头,就是重点。

可能长时间的毫无进步,自己对自己失望,就想放弃,这个念头,就是重点。

或者可能,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要求,做不到最好,别人简直就是天才,自己怎么能够打败天才呢,对自己面对的是个天才,再怎么努力都毫无作用而绝望,就想放弃,这个念头,就是重点。

这些重点地方,就仿佛文章里的总结金句,人跟人不一样,文章好与一般,装修房子好看与精致,就在这些关键的重点部分。

抓住了重点,才抓住了问题关键所在。

能在这些重点处,做好,做最好,那就是差别的存在的地方,也是能超越别人,超越自己的地方。

一件小事的道理,想多了,做多了再想想,就会觉得很深刻,即使写一篇文章,如何把它写到最好的过程,也是存在这个道理。

我试图通过写文字,来发现自己在通向写出好文字的过程中自己所遇到的困难,自己是如何克服的,从中积累成功做一件事的经验和教训,磨练出能力和心态,在将来做其他事时能够触类旁通。

小事有大道理,通过做小事,做好这个小事,来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缺陷,看到自己暴露出的问题,总结里面的道理。

而这些重点,就是心态问题,思维问题,心理问题。

我们但凡做一件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往往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自己的心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在克服自己的感受,克服自己通往成就的路上,遇到各种困难时,自己是怎么想,怎么调整心态,怎么去想法解决的。

重点永远在与你的心态是什么,心学就是让让自己看到自己的心的学问。

看到了自己的心,看到了自己思维,看到了自己的客观,只有看到了这些,才会懂得,阻碍你成功的永远不是钱多签收,人多人少的问题,

而是,你怎么想的。

格物致知大概是这个意思吧,我觉得可能是这样。

(2)格物致知 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解释】

1、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2、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译文】: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示例】:严复《原强》 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扩展资料

一、简述

格物致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西汉 戴圣《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

但春秋 曾子《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二、词组来源

格物致知是一个表因果关系的词组,格物是因,致知是果。格物的意思就是割除物欲,致知意思就是通达明了宇宙万法的终极真相。格物致知的意思就是,物欲割除的越彻底越干净,就越容易获得通达宇宙万法的真是智慧,就越容易明了宇宙万法的终极真相。

(3)什么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é wù zhì zhī,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1、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3、《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伪学

虽然朱熹乃是儒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大儒,但他对于“格物致知”的观点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主流,并非是因为获得后世儒家学者的普遍赞同。事实上,朱熹学说在南宋当时还因政治党争而被斥为“伪学”,而后世的许多儒家学者也更加大力批判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学说观点。但

因为朱熹的《四书集注》在元朝中叶就被官方采用为科举取士的应试准则,而自从明太祖开始独尊朱熹学说为《四书》上的唯一官方思想权威以后,朱熹学说更是成为明清两代历时五百余年在科举应试上的官方教条观点。

(4)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 ,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出自《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扩展资料:

“格物致知”之所以难于解释,而使儒学界争论达千余年。首先难处是因为“格物致知”乃是《大学》八目的基础功夫,更是“诚意正心”的修持基础,也就涉及了心性修为的根本基础,而超越了先秦儒家的思想深度,通于先秦道家之学。

宋儒理学兴起后,儒家学者往往贬斥道家与佛家,因而也就愈加难以理解其原始意涵。

在儒学历史上宋儒为排佛道两家,程颐自创“理”以取代“道”。

关于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小郑就先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关于这个问题想必你现在心中已有答案了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