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苏轼 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何让苏轼感动不已?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苏轼 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何让苏轼感动不已?

网友提问:

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何让苏轼感动不已?

优质回答:

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他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卜!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于是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或以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或以为词人“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见仁见智。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正如叶嘉莹先生评此词说:“头三句的象征与结尾的发问有类似《天问》的深悲沉恨的问语,写得这样沉痛,是他过人的成就,是词里的一个进展。”(《唐宋词十七讲》)与秦观悲剧性一生“同升而并黜”的苏轼,同病相怜更具一份知己的灵感犀心,亦绝爱其尾两句,及闻其死,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自书于扇面以志不忘。是以王士祯云:“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

其他网友回答

苏轼看了这首词后,触动了心里的痛处,如同秦观的遭遇一样,两人都是朝庭贬谪之人。同是天涯伦落人,自然会惺惺相惜,也会彼此感动。

且分析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含义。作者因党争被谪至郴州,因借山水而发的一番哀怨。他哀自己的才华不得朝庭重用,反被贬谪而流离失所;他怨造化主弄人,对人世间的不平视而不见。可又身单力薄,莫之奈何,只能将一腔愤怒,撒在作品里了。

这首词的词名为《踏莎行.郴州旅舍》,系为作者客居旅舍所作。上片写自己孤独无助,迷了路,连心中的理想也破灭了。下片写朋友的慰问反添了新愁。

而这两句,恰恰便是作者发的一番牢骚。他怪郴江本该绕着郴山,却流去了潇湘。暗指作者本该安居乐业,却无奈颠沛流离。

苏轼也有此遭遇,所以感同身受,故此感动。

其他网友回答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很欣赏他,对他有知遇之恩。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后,“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就是离郴前所写。苏轼与他境遇相同,感同身受。所以感动不已。这个是我的个人见解。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何让苏轼感动不已?.webp” />

与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何让苏轼感动不已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苏轼狱中吃鱼 苏轼狱中食鱼蚱因祸得福

    苏轼狱中吃鱼 苏轼狱中食鱼蚱因祸得福

    苏轼狱中吃鱼(苏轼狱中食鱼蚱因祸得福),狱中苏轼吃鱼,  很多网友关心苏轼狱中吃鱼的故事等相关知识,本文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下苏轼狱中吃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诩“老饕”的大诗人苏轼。爱食鱼蚱而因祸得福的故事,在宋代已流传。《宋史•苏轼传》曾记,苏东坡在知湖州(今浙江吴兴)的时候,“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就写了些诗托讽,自认为...